新华社记者侯文坤
昆明(CNFIN.COM / XINHUA08.COM)--近日,作为泛亚铁路“主骨架”的中老泰国际铁路通道建设先后取得突破性进展。不少观察人士和国际关系学者认为,泛亚铁路网建设提速,有利于实现中国与中南半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沿线各国的经贸互通和经济融合。同时,中老泰国际铁路建设过程中,中国铁路设备、技术与标准的输出,对深化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铁路合作也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泛亚铁路“主骨架”现雏形
从中国西南的昆明出发,若干条正在规划和建设中的铁路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它经越南、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形成东、中、西三大国际铁路,最终抵达新加坡,将中国与整个东南亚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一纵贯整个中南半岛的大通道就是“泛亚铁路”。
“整个铁路网就像一把伞的形状,伞尖是中国昆明,伞把底是新加坡,伞的中心则是泰国曼谷。”联合国南南合作项目专家刘金鑫这样形容泛亚铁路。如今,这把“伞”的主骨架——昆明经万象至曼谷,再到新加坡的铁路线终于浮出水面,将徐徐撑起整把“伞”。
刘金鑫口中的“主骨架”便是泛亚铁路中线——中老泰国际铁路大通道。泰国地处中南半岛较为中心的位置,是中国-中南半岛互联互通、泛亚铁路中线的枢纽性国家之一。因此,泛亚铁路中线这条交通大动脉对于中国与中南半岛互联互通和“一带一路”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今年12月份以来,这条大通道的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先是中老铁路老挝境内磨丁至万象段开工建设,紧接着又是中泰铁路合作项目正式启动。其中,磨丁-万象铁路北起老中边境口岸磨丁,向南经南塔省、乌多姆赛省、琅勃拉邦省、万象省后,至老挝首都万象市,线路全长418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中泰铁路合作项目包括修建廊开-呵叻-耿奎-玛它普和曼谷-耿奎铁路,线路全长845公里,设计时速180公里。
按照规划,磨丁-万象铁路北端与正在建设中的中国境内玉溪-磨憨铁路对接,南端则与将要建设的泰国廊开-玛它普铁路相连,并连通曼谷。建成后,泛亚铁路中线将全面打通。
泛亚铁路正从战略构想逐步走向现实。“这不仅仅是'一带一路’倡导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得到沿线国家的欢迎和响应,它更将开辟中国连接东南亚、中东和欧洲的贸易路线,有利于打造中国-中南半岛区域经济合作。”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梁川说。
――驱动中国-中南半岛合作深化
当规划已久的泛亚铁路终于走向更务实的建设阶段,借由中老泰铁路打开泛亚铁路核心节点,加之泛亚铁路东、西两线的推进,中国-中南半岛深化合作的“黄金走廊”也愈发清晰起来。
不少观察人士和国际关系学者认为,中老泰铁路“落地”,将对深化中国铁路与东南亚国家铁路合作,加快泛亚铁路网建设,实现中国与中南半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沿线各国的经贸互通和经济融合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刘金鑫说,中老泰国际铁路大通道建设,不仅为中国在铁路沿线重点城市开展产业园区合作、国际产能投资合作,提供了便利的基础设施条件,更重要的是催生国际现代物流业,大规模降低东盟通过铁路大通道向中国出口物资的成本,实现东南亚农副产品和特色优势产品向中国西南大规模出口的成本优势,比如拉动柬埔寨、缅甸的大米等农产品通过铁路向中国出口。
“届时,泰国将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国际物流中心和重要枢纽。往外延伸,还有助于拉动欧洲、非洲和南亚国家对中国西南省区的贸易出口。包括云南在内的中国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刘金鑫说,在铁路沿线合作建设产业园区将成为区域内新的投资热点。
“据估算,在中老泰铁路贯通后的五年时间里,借助这条铁路往来昆明与曼谷间的旅客量将突破1亿人次。而货运方面,到开通后的第五年,这条铁路预计可以实现2000万吨的物流吞吐规模,五年间的货运量年均增长将超过20%。”刘金鑫分析,这条铁路还将为新加坡、马来西亚、老挝、泰国等铁路沿线国家和缅甸、柬埔寨等周边国家带来超过1000亿美元的对华贸易出口增量。
梁川说:“虽然中国经济开始了新常态,但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仍然很强劲。通过铁路基础设施的合作建设,必将对中南半岛国家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周边国家经济的繁荣。不仅如此,还将有利于沿线地区人口的脱贫,促进民间交流和文化的融合,并在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打造区域互联互通典范工程
有专家学者还注意到,此次泰国选择弃窄轨而采用标准轨,且全部使用中国技术、标准和装备。此外,中老铁路也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作为牵头企业,组织国内勘察设计、施工建设、装备制造等企业建设。
据了解,由于历史原因,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多使用米轨铁路,窄于中国的标准轨铁路,这也就造成了即便口岸相连,铁路也无法相通的问题。而今,地处泛亚铁路中线中段的泰国最终选择修建标准轨铁路,在一定程度上或为泛亚铁路中线乃至于整体布局率先定下基调,迈出了中国标准输出的重要一步。
专家学者认为,中老泰铁路项目中,中国铁路产业和技术标准整体输出,如项目顺利推进能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在国际间能够树立可信度,其他国家参考的可能性也较大,会起到良好的“国际广告效应”。我国的铁路和相关设备制造业也将从中老、中泰铁路合作建设项目中受益。
“这表明在区域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中,中国制造业技术特别是铁路建设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显著优势。”梁川认为,我国在铁路建设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是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铁路建设走出国门,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软着陆。
不过,刘金鑫和梁川等人也强调,未来,中老泰铁路建设仍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要实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推进需双方齐心协力,更需要在沟通、合作机制等软环境上不断的完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